物理层基本概念:
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物理层主要任务:
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定义标准)1、机械特性 定义物理连接的特性,规定物理连接时所采用的规格、接口形状、引线数目、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
2、电气特性 规定传输二进制位时,线路上信号的电压范围、阻抗匹配、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等
3、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表示何种意义,接口部件的信号线的用途。 4、规格特性 (过程特性)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典型的数据通信模型
数据通信相关术语
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 数据:传送信息的实体,通常是有意义的符合序列信号:数据的电气/电磁的表现,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存在形式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取值是离散的 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取值是连续的 信源:产生和发送数据的源头。信宿:接收数据的终点。信道:信号的传输媒介。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介质,因此一条通信线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三种通道方式
从通信双方信息的交互方式看,可以有三种基本方式:
单工通信 :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仅需要 一条信道半双工通信 :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但任何一方都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需要两条信道。全双工通信 :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也需要两条信道两种数据传输方式
串行传输 : 速度慢,费用低,适合远距离并行传输 : 速度快,费用高,适合近距离(用于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码元
码元是指用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数字脉冲),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是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这个时长内的信号称为k进制码元,而该时长称为码元宽度。当码元的离散状态有M个时(M大于2),此时码元为M进制码元。1码元可以携带多个比特的信息量。例如,在使用二进制编码时,只有两种不同的码元,一种代表0状态,另一种代表1状态。速率
速率也叫数据率,是指数据的传输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可以用码元传输速率和信息传输速率表示。 码元传输速率:别名码元速率、波形速率、调制速率、符号速率等,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所传输的码元个数(也可称为脉冲个数或信号变化的次数),单位是波特(Baud)。 1波特表示数字通信系统每秒传输一个码元。这里的码元可以是多进制的,也可以是二进制的,但码元速率与进制数无关。(1Baud = 1码元/s) 码元信息传输速率:别名信息速率、比特率等,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二进制码元个数(即比特数),单位是比特/秒(b/s)带宽
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常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输数据的能力。单位是b/s
失真 影响失真程度的因素:
码元传输速率信号传输距离噪声干扰传输媒体质量码间串扰
码间串扰: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清晰界限的现象。奈氏准则(奈奎斯特定理)
奈氏准则:在理想低通(无噪音、带宽受限)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极限码元传输速率为2W Baud,W是信道带宽,单位是Hz。(只有在奈氏准则和香农定理公式中带宽才用Hz) 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若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完全正确识别成为不可能。信道的频带越宽(即能通过的信号高频分量越多),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进行码元的有效传输。奈氏准则给出了码元传输速率的限制,但并没有对信息传输速率给出限制。由于码元的传输速率受奈氏准则的制约,所以要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就必须设法使每个码元能携带更多个比特的信息量,这就需要采用多元制的调制方法。参考资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E411D78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