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网显示,antlr提供listener和vistor两种遍历语法树的机制,其中listener可以理解为自动遍历语法树,用户可以重写enter和exit函数从而实现自己的逻辑。而visitor机制不会自动遍历语法树,当用户重写visitXXX()函数后,需要实现XXX节点以及其子树的所有逻辑(如果不实现则是什么都不做)。如果没有完全理解visit方法的含义,使用者可能会犯一些错误(笔者就是)。这里将自己遇到的错误做一个简单的归纳。
首先,这里省略了文法,直接跳到语法树生成环节,假设生成了这样一个语法树(着重关注B节点既是A的子节点,也是C的子节点):
语法树生成后,我重写了visitC()函数,也重写了visitB()函数,两者的内容均为简单地打印所有内容,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Override public Object visitC(CContext ctx) { System.out.printf("I am visiting C: %s\n",ctx.getText()); return 1;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visitB(BContext ctx) { System.out.printf("I am visiting B: %s\n",ctx.getText()); return 1; }可是我发现C节点下的B节点的内容无法在visitB()函数中被打印出来,而当我注释掉visitC()函数时,所有B节点的内容(包括C节点下的B节点的内容)都能被打印出来。
究其根本,使用visit机制遍历语法树不会从头开始自动遍历所有节点,而是就只会深度遍历所有的XXX节点(实现了visitXXX()函数)。因为上述例子的B节点可以是C节点的子树,而visitC()函数并没有特意对B节点进行处理。因此,尽管重写了visitB()函数,但还是无法打印出代码中所有B节点的详情。
解决方法:理解基于visitor的遍历机制,完整地定义一个节点下出现的所有节点的访问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