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就是让互联网使用上网用户之间,不管距离有多远,都可以便捷、经济地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终端都直接连通一样。
就是资源的共享,可以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网络之间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覆盖范围更广的计算机网络,这样的网络称为互连网。
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由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有: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对等连接方式是:两台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品等、对等连接通信。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件。
网络核心部分为网络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种专用计算机。路由器是 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三种交换方式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之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数据的传送速率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只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单位时间内某信道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
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发 送 时 延 = 数 据 帧 长 度 ( b i t ) 发 送 速 率 ( b i t / s ) 发送时延=\frac{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发送时延=发送速率(bit/s)数据帧长度(bit)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 播 时 延 = 信 道 长 度 ( m ) 电 磁 波 在 信 道 上 的 传 播 速 率 ( m / s ) 传播时延=\frac{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信道长度(m)
处理时延
排队时延
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时 延 带 宽 积 = 传 播 时 延 ∗ 带 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利用率有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网络利用率是全网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D = D 0 1 − U D=\frac{D_0}{1-U} D=1−UD0
网 络 当 前 的 时 延 = 网 络 空 闲 时 的 时 延 1 − 网 络 利 用 率 网络当前的时延=\frac{网络空闲时的时延}{1-网络利用率} 网络当前的时延=1−网络利用率网络空闲时的时延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但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由 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组成。
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