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脑图1,2章

    科技2023-09-27  88

    目录

    1.1.1 概念,组成功能和分类1.1.2 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1.1.3/4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RTT和利用率1.2.1 为什么要分层?怎么分层?认识分层1.2.2/3 OSI参考模型1.2.4 TCP/IP模型和五层参考模型1.3 小结2.1.1 物理层基本概念2.1.2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2.1.3 码元,波特,速率,带宽2.1.4 奈氏准则和香农定律2.1.5 编码和调制2.2 物理层传输介质2.3物理层设备2.4 小结

    1.1.1 概念,组成功能和分类

    1.1.2 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1.1.3/4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RTT和利用率

    1.2.1 为什么要分层?怎么分层?认识分层

    1.2.2/3 OSI参考模型

    1.2.4 TCP/IP模型和五层参考模型

    1.3 小结

    2.1.1 物理层基本概念

    2.1.2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2.1.3 码元,波特,速率,带宽

    波特、码元与比特的关系https://blog.csdn.net/keneyr/article/details/103937425

    2.1.4 奈氏准则和香农定律

    什么是码间串扰:

    在一个抽样时刻,由于邻近码元的波形在该点的幅度值不为0,导致对当前码元抽样的干扰。也就是说,在抽样点得到的抽样值,不仅包含了当前码元的幅度值,还包含了临近码元的幅度值。

    整体的波形是各个码元的波形相互叠加的结果,在没有码间干扰的情况下,不那么准确地说,就是不同码元的波形在时域上是没有重叠的,比方说在1s时刻到2s时刻之间是一个码元的波形,然后下一个码元的波形是从2s时刻之后开始,而码间干扰就是前一个码元的波形,延伸到了2s时刻之后。更准确地说法是,码间干扰是上一个码元的波形延伸到了第二个码元的抽样时刻,比方说2.5s时刻,从而对第二个码元的抽样判决造成了影响,前面的“没有重叠”这一条件就需要相应地改成是“在抽样时刻没有重叠

    之所以我们只关注抽样时刻的情况,而不是严格地要求两个波形没有任何重叠,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必要,在抽样时刻之外波形的重叠并不给抽样判决的结果带来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实际情况下难以做到这一点。

    2.1.5 编码和调制

    2.2 物理层传输介质

    2.3物理层设备

    2.4 小结

    Processed: 0.023, SQL: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