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OJ 5350. 陶陶摘苹果

    科技2023-12-14  82

    题面

    题目描述

    输入

    输出

    样例输入

    10 5 110 3 100 200 150 140 129 134 167 198 200 111 0 30 20 40 90 100 100 110 50 60

    样例输出

    7

    数据范围

    题解

    这题很水,可以把苹果看成一个高度数轴上的点,板凳看成线段,这样就变成了一道经典的直线上有一些点,有n条线段,能用k条,使覆盖点数最多的问题。直接一个二维DP设 f[i][j]表示 选到第i条板凳(第i个默认必选)(板凳要按双关键字排序,分别为head和tail,都是从小到大),已选j条板凳时收获的最多苹果,枚举k从1~i-1表示从哪条线段转移。 不难发现,转移只有3种情况:

    1:

    如图所示,显然,tail[k]在head[i]之后,所以能起到作用的只有tail[k],这里我们用一个***前缀和***(h数组)来维护苹果在某一高度及以下的数量(这里要减去身高),所以f[i][j]=max(f[i][j],f[k][j-1]+h[tail[i]]-h[tail[k]])。

    大家都知道,为了算前缀和,head的位置应该减一,但这里的tail[k]这个位置已经被取过了,所以当前线段能产生的贡献只有tail[k]+1~tail[i],即为上面的式子。

    2:

    即如上显示的完全不相交的两条线段,转移为f[i][j]=max(f[i][j],f[k][j-1]+h[tail[i]]-h[head[i]-1])。

    3:

    如上所示,第i条线段不会产生任何贡献,所以直接f[i][j]=max(f[i][j],f[k][j-1])。

    正确性

    有些人可能会问若碰到以下这种情况,你的答案会不会出错,即第i条线段从第j条线段转移而来,第j条从第k条转移而来。

    但程序的统计是这样的

    所以算法是正确的。

    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i,j,n,m,k,l,o,p,h[2000005],f[205][205]; struct node { int a,b; }; node d[205]; int cmp(node x,node y) { return x.a<y.a||(x.a==y.a&&x.b<y.b); } int main() { freopen("apple.in","r",stdin); freopen("apple.out","w",stdout); scanf("%d %d %d %d",&n,&m,&o,&p); for (i=1;i<=n;i++) { scanf("%d",&l); h[(l-o+2000000+1)%2000000]++; } for (i=1;i<=2000000;i++) { h[i]=h[i]+h[i-1]; } for (i=1;i<=m;i++) { scanf("%d %d",&d[i].a,&d[i].b); d[i].a++; d[i].b++; } sort(d+1,d+m+1,cmp); int ans=0; for (i=1;i<=m;i++) { f[i][1]=h[d[i].b]-h[d[i].a-1]; for (j=i-1;j>=1;j--) { if (d[j].b<d[i].b) for (k=2;k<=p;k++) { f[i][k]=max(f[i][k],f[j][k-1]+h[d[i].b]-h[max(d[i].a,d[j].b+1)-1]); ans=max(ans,f[i][k]); } } } printf("%d",ans); }

    码风有点丑,请见谅。

    Processed: 0.026, SQL: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