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模式: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Factory Method 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工厂模式有一个问题就是,类的创建依赖工厂类,也就是说,如果想要拓展程序,必须对工厂类进行修改,这违背了闭包原则,所以,从设计角度考虑,有一定的问题,这就用到工厂方法模式。
创建一个工厂接口和创建多个工厂实现类,这样一旦需要增加新的功能,直接增加新的工厂类就可以了,不需要修改之前的代码。
单例对象(Singleton)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在Java应用中,单例对象能保证在一个JVM中,该对象只有一个实例存在。这样的模式有几个好处:
(1)某些类创建比较频繁,对于一些大型的对象,这是一笔很大的系统开销。
(2)省去了new操作符,降低了系统内存的使用频率,减轻GC压力。
(3)有些类如交易所的核心交易引擎,控制着交易流程,如果该类可以创建多个的话,系统完全乱了。(比如一个军队出现了多个司令员同时指挥,肯定会乱成一团),所以只有使用单例模式,才能保证核心交易服务器独立控制整个流程。
原型模式虽然是创建型的模式,但是与工程模式没有关系,从名字即可看出,该模式的思想就是将一个对象作为原型,对其进行复制、克隆,产生一个和原对象类似的新对象。本小结会通过对象的复制,进行讲解。在Java中,复制对象是通过clone()实现的,先创建一个原型类。
代理模式就是多一个代理类出来,替原对象进行一些操作,比如我们在租房子的时候回去找中介,为什么呢?因为你对该地区房屋的信息掌握的不够全面,希望找一个更熟悉的人去帮你做,此处的代理就是这个意思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其可以相互替换,且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需要设计一个接口,为一系列实现类提供统一的方法,多个实现类实现该接口,设计一个抽象类(可有可无,属于辅助类),提供辅助函数。
观察者模式很好理解,类似于邮件订阅和RSS订阅,当我们浏览一些博客或wiki时,经常会看到RSS图标,就这的意思是,当你订阅了该文章,如果后续有更新,会及时通知你。
其实,简单来讲就一句话:当一个对象变化时,其它依赖该对象的对象都会收到通知,并且随着变化!对象之间是一种一对多的关系。
1.单一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一个类或者一个方法只负责一项职责,尽量做到类的只有一个行为原因引起变化;
a、业务对象(BO business object)、业务逻辑(BL business logic)拆分;
2.里氏替换原则(LSP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不能改变原有父类的功能;(本质其实就是c++的多态)
(目的:增强程序的健壮性)实际项目中,每个子类对应不同的业务含义,使父类作为参数,传递不同的子类完成不同的业务逻辑。
3.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面向接口编程;(通过接口作为参数实现应用场景)
抽象就是接口或者抽象类,细节就是实现类
含义:
上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下层模块,两者应依赖其抽象;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通俗点就是说变量或者传参数,尽量使用抽象类,或者接口;
【接口负责定义public属性和方法,并且申明与其他对象依赖关系,抽象类负责公共构造部分的实现,实现类准确的实现业务逻辑】
4.接口隔离(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建立单一接口;(扩展为类也是一种接口,一切皆接口)
定义:
a.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
b.类之间依赖关系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简单理解:复杂的接口,根据业务拆分成多个简单接口;(对于有些业务的拆分多看看适配器的应用)
【接口的设计粒度越小,系统越灵活,但是灵活的同时结构复杂性提高,开发难度也会变大,维护性降低】
5.迪米特原则(law of demeter LOD):最少知道原则,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
**6.开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用抽象构建架构,用实现扩展原则;(总纲)
(solid稳定的 记忆首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