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讲话其实是一个人的思维的体现。
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精简的语言,描述清楚一件事物,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讲话能力和性格是没有关系的,外向性格的人可能善于“滔滔不绝”,但可能会让听众“不知所云”;内向性格的人可能不善于“谈天说地”,但讲话时也可以让听众觉得“干货满满”。
其实,讲话是有“套路”的,这些“套路”就是一些结构化的模板,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模板,可帮助你厘清讲话思路,突出重点。
在开始之前,先做一个小游戏,尝试记忆以下这个串数字
149162536
.
.
.
这几个数字看起来不太好记,但是如果给它写成:
1²、2²、3²、4²、5²、6²
这样就变得十分容易记忆,因为人的大脑更喜欢有规律的东西,更容易处理结构化的事物。讲话时,如果讲话者的内容是结构化的,那么听众就会更容易接收和处理所听到的内容。
下面是常用的几种组织语言的方式:
STAR法则列清单递进总分总STAR即按照S(Situation)情景,T(Task)任务,A(Action)行动,R(Result)结果四个方面组织语言。
运用STAR结构,可以很容易地说清楚你在一个什么情境下,面对了什么样的任务/问题,你采取了何种行动,最终达成了何种结果。
举例:(情景)在本款软件性能的测试中,(任务)我们主要需完成以下几个任务,1)测试系统响应时间;2)测试内存的使用情况...,(行动)为了快速生成测试数据我们采用了xxx工具,并使用xxx功能来获取测试指标...(结果)最终通过大家的协作,性能测试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为上线调试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
列清单可能是最常用的方式,也即按照不同的角度,将讲话内容梳理成若干个重点,每一个点最好有个关键词。
举例:目前团队整体运转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人员方面...第二:进度方面...第三:团队氛围方面...
组织语言时,有意识地将要表达的内容拆分成若干个角度,按要点去讲,这样会让讲话更有条理,也更容易让听众抓住重点。
在表达有层级、顺序关系的内容时,可以使用递进结构。使用“首先...然后...接下来”,或者“现在...接下来...再往后...”,“不仅...而且...”这样的连接词来组织内容。
举例:在开展工作之前,首先我会和上司沟通好要完成的目标,确认清楚我需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然后我会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接下来和团队骨干成员共同拆解目标,进而将任务分派给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
递进的表达形式,也可以很好地用于按“时间顺序”进行内容组织的场景,例如在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时等等。
总分总是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法,在职场中,这种方式也体现了“结论先行”的原则。
首先将最重要的信息提供给听众,然后可以根据听众的反馈,进一步确定和组织内容,然后在结束前再次强调主题。
总分总的架构中,在“分”的部分,可以嵌入使用“STAR、列清单、递进”的方式组织内容。
关于谈话和讲话的技巧还有很多,但在使用“锦上添花”的技巧之前,基本功是要先能把事情有层次、条理清晰地说清楚。
上面介绍的4个小方法可以灵活应用,逐渐形成潜移默化的讲话习惯。
谈话反映于思维,每次讲话时都有目的地去组织语言,其实也是在刻意地对思维进行“结构化”的训练,这就是“讲话”与“思维”之间的相互作用。
没有天生的讲话高手。高手所展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其实背后都是海量的练习和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各位小伙伴,多多练习,一起加油吧O(∩_∩)O~
>本博客专注于技术分享,干货满满,持续更新。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