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 关键字主要有以下五种应用场景:
修饰成员变量修饰成员方法静态代码块修饰内部类(只能修饰内部类,也就是静态内部类)静态导包下面我将对这五种应用场景进行一些注意事项的说明。
被 static 修饰的成员变量叫做静态变量,静态变量不属于某个对象,而是属于当前类。 静态变量有两种访问方式:
类名.静态变量
对象.静态变量(不推荐)
被 static 修饰的成员方法叫做静态方法,静态方法不属于某个对象,而是属于当前类。 静态方法有两种访问方式:
类名.静态方法
对象.静态方法(不推荐)
在静态方法中不能使用 this 和 super 两个关键字。
代码块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静态代码块、构造代码块、普通代码块,代码格式如下:
public class StaticTest { // 静态代码块 static { } // 构造代码块 { } public void hello() { // 普通代码块 { } } }静态代码块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静态代码块只会在类加载时执行,且只会执行一次。静态代码块不能访问非静态变量和非静态方法。静态代码块不能定义在任何方法内,包括静态方法。在静态代码块中不能使用 this 和 super 两个关键字。静态代码块、构造代码块和构造器执行顺序如下:
静态代码块 --> 构造代码块 --> 构造器
在继承关系中三者执行顺序如下:
父类静态代码块 --> 子类静态代码块 --> 父类构造代码块 --> 父类构造器 --> 子类构造代码块 --> 子类构造器
注意:静态代码块只在类加载时执行一次,但构造代码块每创建一个实例对象都会执行一次。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执行顺序相关的知识可以参考:static 静态代码块以及各代码块之间的执行顺序。
静态内部类与非静态内部类之间最大的区别是:非静态内部类在编译完成之后会隐含地保存着一个引用,该引用指向创建它的外围类;而静态内部类却没有,没有这个引用就意味着它的创建不需要依赖外围类的创建,并且它不能使用任何外围类的非 static 成员变量和方法。
静态导包格式为:import static 。这两个关键字连用可以指定导入某个类中的指定静态资源,并且不需要使用类名调用类中静态成员,可以直接使用类中静态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
举个例子,没使用静态导包前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max = Math.max(6, 9); System.out.println(max); } }使用静态导包后代码如下:
import static java.lang.Math.*;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max = max(6, 9); System.out.println(max); } }静态只能访问静态,但非静态既能访问静态也能访问非静态。
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emo02 { private static int a; private int b; static { a = 1; // b = 2;会报错 // methodB();会报错 // 创建对象的话可以间接访问非静态资源 new Demo02().b = 2; new Demo02().methodB(); } { methodA(); methodB(); a = 1; b = 2; }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A() { a = 1; // b = 2;会报错 // methodB();会报错 // 创建对象的话可以间接访问非静态资源 new Demo02().b = 2; new Demo02().methodB(); } public void methodB() { a = 1; b = 2; methodA(); }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 static 关键字的知识可以参考:深入理解 static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