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上线后,如何评估其价值? 针对上线后的目标与价值清晰明确 以某批漫画对付费会员转化效果的效果评估为例
一个大家比较常见的APP,漫画APP,漫画APP很多的一些商业模式都是给你提供很多的免费漫画,但如果你是免费用户,在一些特定的漫画更新的时候,你没有办法立马看到最新的章节,而需要等待一个星期的时间。但如果购买了VIP会员的功能,你就可以立马看到最新的内容。那么在这个功能上线之后引进这种VIP会员漫画,,公司要验证付费漫画对于我们会员付费这个功能价值到底有多大,那付费是一个特别明确的功能点,因为他给公司带来了收入,但是,我们不能说,这周上新了一批新的会员漫画,那这周的付费增长就完全来自于这批会员漫画。因为一个产品是很复杂的,她有可能会上新的功能,有可能性一些新的运营活动,他们都会影响收入效果,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就把这个时间段的漫画和这个时间的付费增长给归到一起,这是缺乏关联度,因此,我们做这种类型的价值评估,单纯的数字相关性它不说明问题,我们要把具体的数字带入到我们的业务流程当中去进行检验。
提到流程,相信你可能也想到了这点,我们可以创建一个简单的漏斗模型。首先,第一步就是那些看过了这个漫画的,那为了验证我们这个想法,我们可以干另外一件事,去筛选那些看普通漫画的用户,我们可以看一下看普通漫画的用户对会员付费的转化效果,如果我们发现看会员漫画的转化的付费会员的效果是更好的,也验证我们刚刚的想法,有时这个转化,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对用户并不是说,我今天。因为这个漫画要我付费才能看最新章节,我就不爽,我立马就充值了,很多时候人不是这个样子,很多时候,用户怎么样子呢?他在第一周,可能有点不爽,虽然不付费不能看,但我暂时不想付钱,我忍一忍,然后呢,他可能大概染了个三四周,然后呢,在这三四周里面,他已经跟上了这个漫画的节奏,深深的被这个漫画的剧情所折服,然后呢,忍到第四周。我就想看里面谁,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故事,他忍不住了,到了第四周的他终于付费了,但漏斗分析有一个时间窗口,我们一般是不会把这个时间窗口设置太长,以免漏斗失去了它的有效性,那这个时候呢,我们会选择用户分群,我们去把那些看过会员漫画的用户打上一个标签,然后。等到你最终去做会员付费这个行为的时候,我们会把这个标签给你带到这个行为的属性里,这样的话等到我们后期再回过头来看,会员付费这么一个行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用户分成两类,就同样都是付费会员,那么,有多少人在付费的时候是看过会员漫画的,有多少是在付费的时候没看过会员划的,那么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原来大部分会员付费的这种用户都是曾经看过我们会员漫画的。也就知道了对于我们最终的这个付费的影响是如何的了,那我们通过这样的分析就解决了,刚刚那个漏斗在中长期的观察,我们不能解决的这么一个问题。 因此,当我们需要去评价一个产品功能或者某个内容对于特定目的,特定指标的影响,我们通常是直接用这种关联度特别高,转化特别清楚的漏斗,对这个转化的过程进行一个监控,然后去看我们的产品功能和内容对我们的这个目标事件的影响到底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