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的,提出的目的,一是在逻辑结构上进行了分层,使网络结构更加清晰,易于学习和操作。二是每一层都可以专注于自身协议和标准的制定,促进标准化工作,而且各层的协议可以相对独立的发展,各层协议间影响较小,三是有了统一的模型,使不同厂商设备之间可以互相兼容。
参考模型一般被划分为七层、五层或者四层。
七层划分(由上至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五层划分(由上至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四层划分(由上至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七层模型每层主要功能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所由能产生网络流量的软件都是应用层软件。
表示层: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压缩、调整编码格式、加密等。
会话层:保证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连接。
传输层:提供面向连接或非面向连接的数据传递以及进行重传前的差错检测。主要协议包括:TCP(可靠传输协议)、UDP(不可靠传输协议)。
网络层:通过路由器规划数据传输的路径。
数据链路层:将需要传输的数据封装成帧,实现透明传输和差错检验
物理层:规定电压大小,接口规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