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会计学总论 详细笔记

    科技2024-10-05  22

    文章目录

    会计的含义、特点、作用、分类、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8条)会计基本假设(4个基本前提)财务报表和会计要素(3类报表,6大要素)会计等式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会计的含义、特点、作用、分类、会计信息使用者

    (一)会计的含义 管理工具论: 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是为管理服务的。 管理活动论: 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核算和监督等),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 信息系统论: 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二)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尽管在会计管理活动中要使用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和货币量度等不同的计量单位,但以后者为主。

    2.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

    3.具有一整套系统、完整的专门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 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会计报表

    (三)会计的作用 运用会计的职能(核算与监督)在会计实践中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会计职能的外在表现。 (1)为帮助投资者等做出合理决策提供信息 (2)为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的绩效等提供依据 (3)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所需要的特殊信息 (4)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四)会计的分类

    (1)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分类 1.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 是运用簿记系统的专门方法,以通用的会计原则为指导,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反映和控制(核算和监督),旨在为所有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对外报告会计。 2.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 管理会计主要是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内部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的会计信息。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营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对经营者责任的考评。 不要求运用复式记账法,不要求遵循公认会计原则。

    (2)按会计所服务的领域分类 1.企业会计(营利组织会计) 服务于企业单位的会计。也称为经营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它有其特定的会计对象和专门的会计方法。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 2.非营利组织会计 服务于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的会计。一般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如各种志愿者协会等。但不包括公立非营利组织。 3.政府会计 将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政府公共部门的一门专业会计。主要用来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成果,以及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成本费用。如政府办公机构等。它们的活动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的财政预算。

    (五)会计信息使用者 投资者 政府机构 债权人 企业的职工以及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如工会。 客户 企业内部管理当局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8条)

    (一)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 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二)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经济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三个因素: 预测价值 反馈价值 及时性 (三)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两种含义) 可比性要求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会计信息尽量做到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横向可比:是指不同企业同一时期会计信息可比。 纵向可比: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例:融资租赁。 (六)重要性 1、定义:指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对经济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2、做法:有较大影响的会计事项—-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简化处理。相同的经济业务,在不同的企业,其重要性是不一样的。 3、注意:如何确定什么是重要的经济业务? 项目的性质和金额两标准。 (七)谨慎性 1、定义: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 2、做法:确认可能的费用,不确认可能的收入高估费用,低估收入 3、情况:加速折旧法、应收账款计提坏帐准备等。 (八)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究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主要要做到会计处理及时,不提早、不滞后;会计资料的报送要按规定时间报送。

    会计基本假设(4个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假设。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时间范围和基本程序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定义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 规定了会计所服务的特定企业或单位。 2.设定意义 ◆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和算账的问题。 (会计服务的的对象,是独立主体,但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1.定义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按照目前状况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2.设定意义 ◆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解决了财产计价和收益确认等问题。 (三)会计分期 1.定义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 人为的把持续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期间,目的是及时进行会计报告。 2.设定意义 ◆ 解决了会计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 (四)货币计量 1.定义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情况。(可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 2.设定意义 ◆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计量手段。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 ● 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

    财务报表和会计要素(3类报表,6大要素)

    企业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表(状况、时点)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所谓财务状况即是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企业一般在年末、季末甚至月末编制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利润表(成果、期间)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收入、费用、利润构成了利润表的主要内容,被定义为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另外三个基本会计要素。 收入 - 费用 = 利润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量和流出量的报表。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收取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称为现金流入量,支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称为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差额称为现金净增加额或现金净流量。

    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营业利润)、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是描述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 负债要放前面,优先,不可跟所有者权益调换次序。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定义: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都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 定义:也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 凡是当期收到或付出的款项,不论其收入或费用是否发生,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凡是不属于当期收到或付出的款项,即使收入和费用在当期发生,都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付作为惟一确认标准。

    权责发生制:方法较科学,企业采用; 收付实现制:方法较简单,业务的入账时间好确认。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采用。

    Processed: 0.009, SQL: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