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让伤口暴露在空气里吧

    科技2024-10-06  30

    一部英国作家发表于2005年的小说,作者采用倒叙的方式将主人公的曾外婆(应该是吧)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我想这种叙事的方式一个好处在于让读者的神经一开始不至于那么紧张(虽然不使读者神经紧张的小说不是一个好小说),好比读者也和主人公一样在听一位上了年纪的慈祥温和的奶奶讲故事,那么就有一种局外人的优势感,抛弃一切杂念,放下身心的疲惫,静静地听奶奶讲故事,是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相比于笔者之前所写的紫金陈的系列小说读后感而言,这的确会让笔者一直纠结于正义感的那根神经转而去紧张一些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东西,前者的小说读完你会想接一盆水把头埋进去,在自己快要gameover的时候把头拽出来,后者的小说读完后你会想要去克里特岛走一走,吹吹海风,闻闻大海的味道,听听海里的声音,再眺望远处那座隔离麻风病人的岛,或者也可以去希腊半岛溜达溜达,再或者去整个地中海沿岸走走,说来也奇怪,地中海这片区域诞生了欧洲的现代文明,古罗马,古希腊,中世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历山大。。。,斯人已逝,思想却影响了整个欧洲至今乃至整个世界,时常感叹地域文明的伟大,古代的哲学家们为欧洲的文明奠定了坚不可摧的思想基调,在此基础之上后人沿着前人的脚印一步步走向现在文明,而那串脚印在地中海畔清晰可见,见证了欧洲文明的发展史,也见证了历朝历代伟人们的卓越贡献。这就会提醒笔者对先贤常怀敬畏之心,所以要保持谦卑的心态(然而并未达到),因为若不是他们,我们现在可能还要用草绳上的结节数来记录鸡圈里有几只鸡。

      好吧,扯远了,我们把思绪再拉回来吧,因为是随笔,所以不要在意笔者放荡不羁的笔法,这本书嗯。。。,如何说(挠头),或许可以为你疗伤,至少可以给你镇痛,就像书中所说,伤口只有暴露在空气中才可以愈合。如果你有伤口,那就读吧,这本书或许可以给你带来安慰,又或者你可能会明白伤口为什么愈合不了,又或者知道怎样去弥合你的伤口,又或者一无所获(这并不可耻,反而该高兴,你所不能理解的痛或许是因为你本就没有经历过,所以怎能理解,又所以怎不值得高兴呢),总而言之,没有坏处啊。

         故事最先是因为主人公的好奇,也是一种郁闷,因为她的妈妈索菲亚cong来不跟她讲关于她的家乡,父母,兄弟姐妹,家庭的事情,而主人公此时也正面临着一段剪不断理还乱不知怎样收场的爱情,凭着直觉她觉得可能从母亲的事情中获得提示,因此踏上了去母亲的家乡的征途,也找到了母亲的妈妈的好朋友,也就是那位奶奶,因此揭开了故事的序幕。

           索菲亚的妈妈是玛利亚,玛利亚有个姐姐是安娜,他们的母亲是一名老师(伊莲妮),她们的爸爸是渔民,那时候希腊那边蔓延着麻风病,所有人一旦感染麻风病就被要求到专门隔离麻风病人的那座岛上去隔离,玛利亚的妈妈被感染了,一名班上的男生在感染麻风病之后,家人隐瞒了事实,男孩继续去上学,结果传染了玛利亚的妈妈,所以玛利亚的妈妈和那个男孩一起被送到岛(斯皮纳龙格岛)上去隔离了,斯岛(原谅笔者的缩略,外国文学作品的一大难点就是地名,人名都是一串,因此常常只会记得主要人物的几个名字,其他一概记不得,因此给复述故事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上住着的都是麻风病人,因此,可以想象死亡,疾病,病菌,绝望,悲痛占据着岛上的每一个角落,当时的情形也确实这样,每一个来这的人的大部分的意义是等死,这个结论够悲惨吧。伊莲妮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了岛上,还抚育了那个传染给她麻风病的小男孩,以前岛上的那个老师教书教得太烂,伊莲妮开始担任了教师的角色,这本书中伊莲妮是一个无死角的完美西方女性,然而上帝在圣经中医好了无数人的麻风病,却没有给伊莲妮治病,如果要一个解释,那么笔者认为上帝觉得人间不值得,因此带走了伊莲妮,这段忽略,笔者在瞎扯。伊莲妮走了,留下了两个女儿,安娜和玛利亚,安娜是一个风情万种的美女,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到处撩拨年轻小伙子的芳心,最后安娜选择嫁给了年轻帅气最重要的是多金的地主儿子安德烈斯,这与咱们大中国的相亲故事如出一辙的(所以不要动不动就什么文化差异,无知),婚后生活如意顺遂,灰姑娘一夜成为白富美,就是这么傲娇呀,安娜尽情享受着这一切,就是生活够奢侈,满足了物质生活的欲望,那么精神生活呢?此时渣男马里诺上场,因此后面就水到渠成了,安德烈斯无辜的戴着绿帽子,安娜也会良心发现,不想继续这段令人发指的感情,因此要脱离马里诺,还把自己的妹妹玛丽亚介绍给马里诺,渣男马里诺一看玛利亚也很漂亮,一个清纯美少女,因此没有不接受的理由,便使出了渣男花花公子的那一套,穷追不舍加表白,单纯的玛丽亚很快落网,而此时的安娜却心如刀绞,是他把马里诺推给了玛丽亚,但是她却极不愿意看到这两个人这么开心的在一起,不开心,生气,无缘无故发脾气,反正就是不爽。那边马里诺和玛利亚已经谈婚论嫁了要,这时玛利亚却发现自己得了麻风病,安娜也知道了,安娜并没有关心妹妹,而是和妹妹父亲彻底断绝可来往,因为麻风病人在那个年代是大家所排斥和厌恶的,一家母亲和妹妹先后患病,而安娜已经嫁作人妇,因此为了公公家的排面,也为了自己的利益,安娜不再和这个家庭有来往。

       妹妹玛丽亚被送到了斯岛,相比她母亲的那时候,斯岛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医疗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相同的是,麻风病依然无药可治,因此人们依然在等待死亡,玛丽亚遗传了伊莲妮的善良,她会用草药去医治岛上的麻风病人,虽然不是治愈,但是可以帮他们减轻痛苦,也是让人啧啧称赞的,因此大家都很喜欢玛利亚,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岛上的医生克里提斯研究出了治疗麻风病的药物,玛丽亚痊愈了,整个岛上的麻风病人都得救了,斯岛最后也不再是麻风病人的隔离岛了,玛丽亚回到了克里特岛她的家里。

         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克里特岛上的人民和斯岛上的痊愈的麻风病人一起狂欢的时候,安德烈斯杀害了自己偷情的妻子安娜,安德烈斯坐牢了,玛丽亚和吉尔吉斯(玛丽亚和安娜的父亲)也陷入了悲伤之中,而那个在玛丽亚确诊麻风病人之后离开玛丽亚转而和安娜继续偷情的渣男马里诺也在得知消息之后逃之夭夭。此时安娜已经是母亲了,她的女儿是索菲亚。

       延续着岛上的友情和爱情,克里提斯和玛丽亚结婚了,婚后他们来到安娜家主动向安娜的公公,索菲亚的爷爷表示自己愿意抚养年幼的索菲亚,因此索菲亚从小就跟着玛丽亚一起生活,玛丽亚自己没有生育孩子。直到索菲亚成年要去雅典上大学时,玛丽亚妈妈(准确点说是姨妈)才告诉她实情,而第二天,索菲亚就提着行李去雅典上学了,在上学时她也曾寻找马里诺,因为听说他在雅典,然而她后来想想自己到底是该找杀人犯安的列斯这个父亲,还是通奸犯(我国刑法中已无此罪)马里诺这个父亲,她自己都不知道,玛丽亚姨妈也不知道,甚至于她的母亲安娜很大可能性也不知道(所以DNA的研究是多么重要,但那时没有),因此读者就可以理解索菲亚自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是多么震惊,继而多么愤怒,继而多么委屈,继而多么无助,继而多么悲伤,继而多么不再愿意向任何人提及自己的父母亲以及尘封的记忆。

         索菲亚在大学遇见了自己的丈夫,这是个憨厚可爱的人,后来他们生了主人公阿丽克西斯,而在主人公想了解自己母亲的过去的事情的时候,索菲亚给她引荐了故事开头的奶奶,从而开启了一段尘封往事。

          在这里,索菲亚为什么不再对自己的女儿阿丽克西斯不再隐瞒自己的身世,我想是因为她是自己的女儿,她知道了真相总不会伤害自己,因为说到底女儿阿丽克西斯也流淌着这个家族的血液,这是一荣俱荣的事情,再者就像作者开头所说,伤口只有暴露在空气中才会愈合,而索菲亚的这道伤口在自己的心中埋藏了20年左右,我想索菲亚无时无刻不想找个朋友倾诉,找个方法发泄,但是从何说起呢,怎么说呢,说自己连爸爸是谁都不知道?说妈妈比较的开明?私生活比较开放?说外婆姨妈都得过麻风病?说爸爸是杀人犯?so hard!因此就算索菲亚结婚了,也没有向自己的丈夫聊过此事,因为这坛陈年老酒终究太过于苦涩,时间越久也越苦涩,索菲亚已经没有触碰他的勇气,也终究无话可说。最后,当自己的女儿无数次的问起之后,索菲亚终于打算面对他了,这么多年积压在心里的往事终于让索菲亚有些释然,也终于有勇气面对了,何况旁边还有女儿在呢?!母女是一个多么紧密的词,您在此是否体会得到。

      以上是我第一想解释的问题,我第二个想分享的问题是斯岛,从客观上说斯岛没有什么好分享的,因为这座岛上除了麻风病人就是岛上的岩石,没什么可歌可泣的,但是我认为正因为岛上人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麻风病),岛上人所共同深处的艰难的环境,让这座岛有了除了疾病以外的其他的东西,从新旧两个岛主身上可以发现这两位岛主都深明大义,各自分别出色地完成了岛主所应承担的责任,在深受歧视与不被重视甚至被政府遗忘的情况下和政府周旋,以求能够获得资金与物质的支持,使得岛上的居民可以生活的好一些,虽然是麻风病人,也有好好生活的权利,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一个死刑犯在押赴刑场时被人开枪打死了,那么开枪的人有没有罪?要不要承担刑事责任呢?很多人可能会想,他本身就是个死刑犯,马上就要被处决了,早死晚死不是一样吗?因此开枪的人没有责任。但是按照刑法规定,开枪的人符合故意杀人的构成要件,因此犯了故意杀人的罪,所以要承担刑事责任,这不是啰嗦,也不是国家法律没事找事,而是法律的神圣性,他不仅是守法者的大宪章也是犯罪者大宪章(原句没有这么粗陋,汗颜😓),对法律而言即使是一分钟的生命也是生命。那么举重以明轻,既然是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都要受到国家的保护,那么在斯岛上生活着的只是患了麻风病而从没有犯罪的病人不更应该受到国家的保护吗?因此新旧两位岛主一方面对外,本着人权的角度,利用自己的学识,关系,毅力,气质(我觉得必须有),一切吧,为岛上的居民争取干净的水,发电机,医院设施,资金等等,另一方面,发动岛上的居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个词咱中国是不是也经常用),建房盖屋,扩建医院,商店,酒吧,电影,理发店,一步步在岛上实现了,让岛上的居民逐渐实现了接近于正常人的生活,这不可不谓是岛主们的丰功伟绩,岛主们本身也是麻风病人,也是弱势群体,但是它们如同两盏希望的灯照亮了岛上麻风病人的心,让他们不再仅仅关注身上的斑痕,疼痛,日益丑陋的面容,而有了理发,看电影,唱歌跳舞的勇气。如果斯岛是麻风病人的理想国,那么岛主就是王国里面的哲学王。因此这也是让我觉得这本小说成功的地方之一,不是说小说怎么歌颂了人性的光辉,而是告诉你在困境中应该怎么生活,就跟平常一样,吃饭,看电影,唱歌,聊天或者吐槽。想好好生活而不能是客观原因,责任不在你。能好好生活而不想是主观原因,责任在你。因而我觉得单就斯岛都可以独立写作一篇小说,题材特殊,可挖掘的内容多,带给读者的想象也丰富,毕竟谁也没有过这种真实的体验,因此作者在不脱离基础事实的条件下可以尽情灌输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主张,从而造就一篇还不错的小说哦。因此在这要给作者的选材点个赞,好的小说家必须要会选好材啊,要不然清水煮丝瓜淡而无味呀。当然本书的作者没有局限在斯岛上这个弹丸之地,因为好的小说,大师的小说,通常不仅在时间上跨度大,在地域上也会有跨度,这就有一种故事的大气磅礴,思绪的来回穿梭,情节跌宕起伏的时间空间的条件,也正是彰显作者文字功底的地方,这么多年的历史,这么一大块地域怎么去驾驭才可以连贯而统一的表达思想呢。就如同给你清了一块大的场地给你表演,你总不能翻个跟头就完事了吧?比如《追风者的人》,垮了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国,从哈桑的童年到哈桑儿子的童年,再比如《月亮与六便士》英国,法国,南美洲(没错吧),当然也不是都这样(文化人讲话要严谨,对不对),《局外人》就没啥地域跨度,也没啥时间跨度,但是也是外文经典呀,嗯,这个怎么说呢,大海给人宽广豪迈的感觉,如果给你一滴水那么还能有这个感觉吗?小水滴经年累月终于在石头上穿出了一个洞,让你感叹这种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精神,但是如果那个洞的上方的水滴每天滴在不同的方位,一百年也没有穿出一个洞,那还能让你有水滴石穿的震撼吗?打了两个比方啊,可能不太恰当,但是是这个意思。所以笔者想要表达的是选材和立意之间的这种微妙的关系呀。

       其实这部小说里面还有很多角色值得探讨,但是夜深人静了,笔者打算睡觉了,所以在切入最后一个话题吧,安娜这个角色,相比于玛丽亚她不是主角,也没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但是笔者通过这个角色认识到了什么是本性,什么是本意,就像对于安娜,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是一个坏人,因为通过本性来讲,这可能就是她的基因所决定的呀,有的人天生就是开朗,乐观,有的人天生就是沉默,寡言,能分得清对错,好坏吗?安娜的本性决定了他就是这么风情万种,就是这么不甘平淡,就是这么趋炎附势,就是这么沾花惹草。而这样的她伤害了他的丈夫,妹妹,女儿,父亲等等,但这种结果是他的本意吗?她伤害丈夫很开心,伤害父亲很开心,看见妹妹的病很开心?并不如此吧。她的放荡不羁的本性迫使她一次次的离经叛道,而一次次的离经叛道伤害了一个个爱她的人的心,而这种伤害恐怕不能是她的本意吧。因此如果把本意和本性区分来看,那么安娜就不能是一个让众人唾弃的荡妇了呀。如此你是否学会了怎么去原谅别人,怎么去在一个人自己以及别人为他塑造的面具之下,直击此人的内心,辨别一个好人呢?没有学会,嗯,笔者也没有,但是起码不可以再冲动的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了呀,每个人都是好与坏结合的矛盾体,这就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去分析了呢,那么笔者才疏学浅,解析不了了。

       最后,这部小说里面人物的好坏区分度很是明朗的,就是好人好的如同圣母玛利亚,坏人坏的接近体无完肤,这可能因为这是作者的处女座,所以人物刻画的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多面性,但就是这样,整本小说读下来也如地中海那清新的海风吹散了读者眉间的那缕阴霾,神情而气爽了呢。笔者的国庆就是这么过来的,比之与聊天唠嗑看电视,读书类似于一场与伟大灵魂的对话,逝去了时间却成熟了思想,人生难道不是这样过吗?

         

    Processed: 0.009, SQL: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