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这些目录的解释:
/bin: bin是Binary的缩写, 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
/boot: 这里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
/dev : dev是Device(设备)的缩写, 该目录下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在Linux中访问设备的方式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etc: 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home: 用户的主目录,在Linux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
/lib: 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lost+found: 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当系统非法关机后,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
/media: linux 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等,当识别后,linux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
/mnt: 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mnt/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
/opt: 这是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比如你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默认是空的。
/proc: 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这个目录的内容不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我们也可以直接修改里面的某些文件,比如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屏蔽主机的ping命令,使别人无法ping你的机器: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root: 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也称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
/sbin: 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selinux: 这个目录是Redhat/CentOS所特有的目录,Selinux是一个安全机制,类似于windows的防火墙,但是这套机制比较复杂,这个目录就是存放selinux相关的文件的。
/srv: 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sys:
这是linux2.6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该目录下安装了2.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sysfs 。
sysfs文件系统集成了下面3种文件系统的信息:针对进程信息的proc文件系统、针对设备的devfs文件系统以及针对伪终端的devpts文件系统。
该文件系统是内核设备树的一个直观反映。
当一个内核对象被创建的时候,对应的文件和目录也在内核对象子系统中被创建。
/tmp: 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
=/usr: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
/usr/bin: 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usr/sbin: 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
/usr/src: 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
/var: 这个目录中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我们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
/run: 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存储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当系统重启时,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应该被删掉或清除。如果你的系统上有 /var/run 目录,应该让它指向 run。
/www:
在 Linux 系统中,有几个目录是比较重要的,平时需要注意不要误删除或者随意更改内部文件。
/etc: 上边也提到了,这个是系统中的配置文件,如果你更改了该目录下的某个文件可能会导致系统不能启动。
/bin, /sbin, /usr/bin, /usr/sbin: 这是系统预设的执行文件的放置目录,比如 ls 就是在/bin/ls 目录下的。
值得提出的是,/bin, /usr/bin 是给系统用户使用的指令(除root外的通用户),而/sbin, /usr/sbin 则是给root使用的指令。
/var: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系统上跑了很多程序,那么每个程序都会有相应的日志产生,而这些日志就被记录到这个目录下,具体在/var/log 目录下,另外mail的预设放置也是在这里。
关机
sync #将数据由内存同步到硬盘中。 shutdown #关机指令,你可以man shutdown 来看一下帮助文档。例如你可以运行如下命令关机: shutdown –h 10 #‘This server will shutdown after 10 mins’ 这个命令告诉大家,计算机将在10分钟后关机,并且会显示在登陆用户的当前屏幕中。 shutdown –h now #立马关机 shutdown –h 20:25 #系统会在今天20:25关机 shutdown –h +10 #十分钟后关机 shutdown –r now #系统立马重启 shutdown –r +10 #系统十分钟后重启 reboot #就是重启,等同于 shutdown –r now halt #关闭系统,等同于shutdown –h now 和 poweroff切换目录
cd # 切换目录(绝对路径) cd .. # 切换上一级目录 cd ~ # 切换到当前用户目录ls 列出目录
-a # 显示所有文件及目录 (ls内定将文件名或目录名称开头为"."的视为隐藏档,不会列出) -l # 除文件名称外,亦将文件型态、权限、拥有者、文件大小等资讯详细列出 -r # 将文件以相反次序显示(原定依英文字母次序) -t # 将文件依建立时间之先后次序列出 -A # 同 -a ,但不列出 "." (目前目录) 及 ".." (父目录) -F # 在列出的文件名称后加一符号;例如可执行档则加 "*", 目录则加 "/" -R # 若目录下有文件,则以下之文件亦皆依序列出pwd 显示当前所在的目录
pwd创建目录
mkdir 目录名称 #创建目录 mkdir -p xx/xx/xx #创建层级目录删除目录
rmdir 目录名称 #删除目录 rmdir -p xx/xx/xx #删除层级目录复制文件或目录
cp 文件名 目录名 # 复制文件 cp –r 目录名/ 目录名 # 用户使用该指令复制目录时,必须使用参数"-r"或者"-R"。 -a: # 此选项通常在复制目录时使用,它保留链接、文件属性,并复制目录下的所有内容。其作用等于dpR参数组合。 -d: # 复制时保留链接。这里所说的链接相当于Windows系统中的快捷方式。 -f: # 覆盖已经存在的目标文件而不给出提示。 -i: # 与-f选项相反,在覆盖目标文件之前给出提示,要求用户确认是否覆盖,回答"y"时目标文件将被覆盖。 -p: # 除复制文件的内容外,还把修改时间和访问权限也复制到新文件中。 -r: # 若给出的源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此时将复制该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 -l: # 不复制文件,只是生成链接文件。移除文件或目录
-i # 删除前逐一询问确认。 -f # 即使原档案属性设为唯读,亦直接删除,无需逐一确认。 -r # 将目录及以下之档案亦逐一删除。移动文件或目录
-i: # 若指定目录已有同名文件,则先询问是否覆盖旧文件; -f: # 在 mv 操作要覆盖某已有的目标文件时不给任何指示;[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1UuGxpwI-1601731332791)(C:\Users\86159\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0622160716560.png)]
实例中,bin文件的第一个属性用"d"表示。"d"在Linux中代表该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
在Linux中第一个字符代表这个文件是目录、文件或链接文件等等。
当为[ d ]则是目录当为[ - ]则是文件;若是[ l ]则表示为链接文档(link file);若是[ b ]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可供储存的接口设备(可随机存取装置);若是[ c ]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串行端口设备,例如键盘、鼠标(一次性读取装置)。接下来的字符中,以三个为一组,且均为『rwx』 的三个参数的组合。其中,[ r ]代表可读(read)、[ w ]代表可写(write)、[ x ]代表可执行(execute)。 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权限的位置不会改变,如果没有权限,就会出现减号[ - ]而已。
每个文件的属性由左边第一部分的10个字符来确定(如下图)。
从左至右用0-9这些数字来表示。
第0位确定文件类型,第1-3位确定属主(该文件的所有者)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第4-6位确定属组(所有者的同组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第7-9位确定其他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其中,第1、4、7位表示读权限,如果用"r"字符表示,则有读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则没有读权限;
第2、5、8位表示写权限,如果用"w"字符表示,则有写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没有写权限;第3、6、9位表示可执行权限,如果用"x"字符表示,则有执行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则没有执行权限。
语法:
chgrp [-R] 属组名 文件名参数选项
-R:递归更改文件属组,就是在更改某个目录文件的属组时,如果加上-R的参数,那么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的属组都会更改。语法:
chown [–R] 属主名 文件名 chown [-R] 属主名:属组名 文件名进入 /root 目录(~)将install.log的拥有者改为bin这个账号:
[root@www ~] cd ~ [root@www ~]# chown bin install.log [root@www ~]# ls -l -rw-r--r-- 1 bin users 68495 Jun 25 08:53 install.log将install.log的拥有者与群组改回为root:
[root@www ~]# chown root:root install.log [root@www ~]# ls -l -rw-r--r-- 1 root root 68495 Jun 25 08:53 install.log选项与参数:
xyz : 就是刚刚提到的数字类型的权限属性,为 rwx 属性数值的相加。-R : 进行递归(recursive)的持续变更,亦即连同次目录下的所有文件都会变更Linux文件属性有两种设置方法,一种是数字(常用),一种是符号。
Linux文件的基本权限就有九个,分别是owner/group/others三种身份各有自己的read/write/execute权限。
先复习一下刚刚上面提到的数据:文件的权限字符为:『-rwxrwxrwx』, 这九个权限是三个三个一组的!其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字来代表各个权限,各权限的分数对照表如下:
r:4 w:2 x:1每种身份(owner/group/others)各自的三个权限(r/w/x)分数是需要累加的,例如当权限为: [-rwxrwx—] 分数则是:
owner = rwx = 4+2+1 = 7group = rwx = 4+2+1 = 7others= — = 0+0+0 = 0Linux系统中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文件的内容:
cat 由第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tac 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可以看出 tac 是 cat 的倒着写!nl 显示的时候,顺道输出行号!more 一页一页的显示文件内容(空格翻页,回车向下一行,:f 行号)less 与 more 类似,但是比 more 更好的是,他可以往前翻页!(空格翻页,PageDown与PageUp向下上一行,q退出,/向下查找,?向上查找,n寻找下一个,N寻找上一个)head 只看头几行(-n 行数 :查看多少行)tail 只看尾巴几行网络配置目录: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YFAhpvns-1601731332794)(C:\Users\86159\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0622162858036.png)]
ifconfig查看网络配置
**硬链接:**A—B,假设B是A的硬链接,那么他们两个都指向同一个文件!允许一个文件拥有多个路径,用户可以通过这种机制简历硬链接到一些重要文件上,防止误删!
**软链接:**类似windows系统中的快捷方式,删除源文件,快捷方式就访问不了
ln 文件名A 文件名B # 创建硬链接 ln -s 文件名A 文件名B # 创建软链接 touch 文件名 # 创建文件 echo "内容" >>文件名 # 输入字符串三种命令模式
基本上 vi/vim 共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输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线命令模式(Last line mode)。 这三种模式的作用分别是:
用户刚刚启动 vi/vim,便进入了命令模式。
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Vim识别为命令,而非输入字符。比如我们此时按下i,并不会输入一个字符,i被当作了一个命令。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令:
i 切换到输入模式,以输入字符。x 删除当前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以在最底一行输入命令。若想要编辑文本:启动Vim,进入了命令模式,按下i,切换到输入模式。
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因此仍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i就进入了输入模式。
在输入模式中,可以使用以下按键:
字符按键以及Shift组合,输入字符ENTER,回车键,换行BACK 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DEL,删除键,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方向键,在文本中移动光标HOME/END,移动光标到行首/行尾Page Up/Page Down,上/下翻页Insert,切换光标为输入/替换模式,光标将变成竖线/下划线ESC,退出输入模式,切换到命令模式在命令模式下按下:(英文冒号)就进入了底线命令模式。
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的命令,可用的命令非常多。
在底线命令模式中,基本的命令有(已经省略了冒号):
q 退出程序w 保存文件按ESC键可随时退出底线命令模式。
除了上面简易范例的 i, Esc, :wq 之外,其实 vim 还有非常多的按键可以使用。
特别注意,在 vi/vim 中,数字是很有意义的!数字通常代表重复做几次的意思! 也有可能是代表去到第几个什么什么的意思。
举例来说,要删除 50 行,则是用 『50dd』 对吧! 数字加在动作之前,如我要向下移动 20 行呢?那就是『20j』或者是『20↓』即可。
Linux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任何一个要使用系统资源的用户,都必须首先向系统管理员申请一个账号,然后以这个账号的身份进入系统。
用户的账号一方面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跟踪,并控制他们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用户组织文件,并为用户提供安全性保护。
每个用户账号都拥有一个唯一的用户名和各自的口令。
用户在登录时键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后,就能够进入系统和自己的主目录。
实现用户账号的管理,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用户账号的添加、删除与修改。用户口令的管理。用户组的管理。用户账号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用户账号的添加、修改和删除。
添加用户账号就是在系统中创建一个新账号,然后为新账号分配用户号、用户组、主目录和登录Shell等资源。刚添加的账号是被锁定的,无法使用。
参数说明:
选项:
-c comment 指定一段注释性描述。-d 目录 指定用户主目录,如果此目录不存在,则同时使用-m选项,可以创建主目录。-g 用户组 指定用户所属的用户组。-G 用户组,用户组 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组。-s Shell文件 指定用户的登录Shell。-u 用户号 指定用户的用户号,如果同时有-o选项,则可以重复使用其他用户的标识号。用户名:
指定新账号的登录名。
此命令创建了一个用户sam,其中-d和-m选项用来为登录名sam产生一个主目录 /home/sam(/home为默认的用户主目录所在的父目录)。
此命令新建了一个用户gem,该用户的登录Shell是 /bin/sh,它属于group用户组,同时又属于adm和root用户组,其中group用户组是其主组。
这里可能新建组:#groupadd group及groupadd adm
增加用户账号就是在/etc/passwd文件中为新用户增加一条记录,同时更新其他系统文件如/etc/shadow, /etc/group等。
Linux提供了集成的系统管理工具userconf,它可以用来对用户账号进行统一管理。
如果一个用户的账号不再使用,可以从系统中删除。删除用户账号就是要将/etc/passwd等系统文件中的该用户记录删除,必要时还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删除一个已有的用户账号使用userdel命令,其格式如下:
userdel 选项 用户名常用的选项是 -r,它的作用是把用户的主目录一起删除。
例如:
# userdel -r sam此命令删除用户sam在系统文件中(主要是/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等)的记录,同时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修改用户账号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用户的有关属性,如用户号、主目录、用户组、登录Shell等。
修改已有用户的信息使用usermod命令,其格式如下:
usermod 选项 用户名常用的选项包括-c, -d, -m, -g, -G, -s, -u以及-o等,这些选项的意义与useradd命令中的选项一样,可以为用户指定新的资源值。
另外,有些系统可以使用选项:-l 新用户名
这个选项指定一个新的账号,即将原来的用户名改为新的用户名。
例如:
# usermod -s /bin/ksh -d /home/z –g developer sam此命令将用户sam的登录Shell修改为ksh,主目录改为/home/z,用户组改为developer。
用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用户口令的管理。用户账号刚创建时没有口令,但是被系统锁定,无法使用,必须为其指定口令后才可以使用,即使是指定空口令。
指定和修改用户口令的Shell命令是passwd。超级用户可以为自己和其他用户指定口令,普通用户只能用它修改自己的口令。命令的格式为:
passwd 选项 用户名可使用的选项:
-l 锁定口令,即禁用账号。-u 口令解锁。-d 使账号无口令。-f 强迫用户下次登录时修改口令。如果默认用户名,则修改当前用户的口令。
例如,假设当前用户是sam,则下面的命令修改该用户自己的口令:
$ passwd Old password:****** New password:******* Re-enter new password:*******如果是超级用户,可以用下列形式指定任何用户的口令:
# passwd sam New password:******* Re-enter new password:*******普通用户修改自己的口令时,passwd命令会先询问原口令,验证后再要求用户输入两遍新口令,如果两次输入的口令一致,则将这个口令指定给用户;而超级用户为用户指定口令时,就不需要知道原口令。
为了系统安全起见,用户应该选择比较复杂的口令,例如最好使用8位长的口令,口令中包含有大写、小写字母和数字,并且应该与姓名、生日等不相同。
为用户指定空口令时,执行下列形式的命令:
# passwd -d sam此命令将用户 sam 的口令删除,这样用户 sam 下一次登录时,系统就不再允许该用户登录了。
passwd 命令还可以用 -l(lock) 选项锁定某一用户,使其不能登录,例如:
# passwd -l sam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不同Linux 系统对用户组的规定有所不同,如Linux下的用户属于与它同名的用户组,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时同时创建。
用户组的管理涉及用户组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组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实际上就是对/etc/group文件的更新。
可以使用的选项有:
-g GID 指定新用户组的组标识号(GID)。-o 一般与-g选项同时使用,表示新用户组的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1,新组的组标识号是在当前已有的最大组标识号的基础上加1。
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2,同时指定新组的组标识号是101。
此命令从系统中删除组group1。
常用的选项有:
-g GID 为用户组指定新的组标识号。-o 与-g选项同时使用,用户组的新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n新用户组 将用户组的名字改为新名字此命令将组group2的组标识号修改为102。
此命令将组group2的标识号改为10000,组名修改为group3。
用户可以在登录后,使用命令newgrp切换到其他用户组,这个命令的参数就是目的用户组。例如:
$ newgrp root这条命令将当前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组,前提条件是root用户组确实是该用户的主组或附加组。类似于用户账号的管理,用户组的管理也可以通过集成的系统管理工具来完成。
完成用户管理的工作有许多种方法,但是每一种方法实际上都是对有关的系统文件进行修改。
与用户和用户组相关的信息都存放在一些系统文件中,这些文件包括/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文件的内容。
Linux系统中的每个用户都在/etc/passwd文件中有一个对应的记录行,它记录了这个用户的一些基本属性。
这个文件对所有用户都是可读的。它的内容类似下面的例子:
# cat /etc/passwd root:x:0:0:Superuser:/: daemon:x:1:1:System daemons:/etc: bin:x:2:2:Owner of system commands:/bin: sys:x:3:3:Owner of system files:/usr/sys: adm:x:4:4:System accounting:/usr/adm: uucp:x:5:5:UUCP administrator:/usr/lib/uucp: auth:x:7:21:Authentication administrator:/tcb/files/auth: cron:x:9:16:Cron daemon:/usr/spool/cron: listen:x:37:4:Network daemon:/usr/net/nls: lp:x:71:18:Printer administrator:/usr/spool/lp: sam:x:200:50:Sam san:/home/sam:/bin/sh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etc/passwd中一行记录对应着一个用户,每行记录又被冒号(:)分隔为7个字段,其格式和具体含义如下:
用户名:口令:用户标识号:组标识号:注释性描述:主目录:登录Shell通常长度不超过8个字符,并且由大小写字母和/或数字组成。登录名中不能有冒号(😃,因为冒号在这里是分隔符。
为了兼容起见,登录名中最好不要包含点字符(.),并且不使用连字符(-)和加号(+)打头。
虽然这个字段存放的只是用户口令的加密串,不是明文,但是由于/etc/passwd文件对所有用户都可读,所以这仍是一个安全隐患。因此,现在许多Linux 系统(如SVR4)都使用了shadow技术,把真正的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存放到/etc/shadow文件中,而在/etc/passwd文件的口令字段中只存放一个特殊的字符,例如“x”或者“*”。
一般情况下它与用户名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几个用户名对应的用户标识号是一样的,系统内部将把它们视为同一个用户,但是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口令、不同的主目录以及不同的登录Shell等。
通常用户标识号的取值范围是0~65 535。0是超级用户root的标识号,1~99由系统保留,作为管理账号,普通用户的标识号从100开始。在Linux系统中,这个界限是500。
它对应着/etc/group文件中的一条记录。
例如用户的真实姓名、电话、地址等,这个字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在不同的Linux 系统中,这个字段的格式并没有统一。在许多Linux系统中,这个字段存放的是一段任意的注释性描述文字,用做finger命令的输出。
它是用户在登录到系统之后所处的目录。在大多数系统中,各用户的主目录都被组织在同一个特定的目录下,而用户主目录的名称就是该用户的登录名。各用户对自己的主目录有读、写、执行(搜索)权限,其他用户对此目录的访问权限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Shell是用户与Linux系统之间的接口。Linux的Shell有许多种,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常用的有sh(Bourne Shell), csh(C Shell), ksh(Korn Shell), tcsh(TENEX/TOPS-20 type C Shell), bash(Bourne Again Shell)等。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情况和用户习惯为用户指定某个Shell。如果不指定Shell,那么系统使用sh为默认的登录Shell,即这个字段的值为/bin/sh。
用户的登录Shell也可以指定为某个特定的程序(此程序不是一个命令解释器)。
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限制用户只能运行指定的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运行结束后,用户就自动退出了系统。有些Linux 系统要求只有那些在系统中登记了的程序才能出现在这个字段中。
这些用户在/etc/passwd文件中也占有一条记录,但是不能登录,因为它们的登录Shell为空。它们的存在主要是方便系统管理,满足相应的系统进程对文件属主的要求。
常见的伪用户如下所示:
伪 用 户 含 义 bin 拥有可执行的用户命令文件 sys 拥有系统文件 adm 拥有帐户文件 uucp UUCP使用 lp lp或lpd子系统使用 nobody NFS使用1、除了上面列出的伪用户外,还有许多标准的伪用户,例如:audit, cron, mail, usenet等,它们也都各自为相关的进程和文件所需要。
由于/etc/passwd文件是所有用户都可读的,如果用户的密码太简单或规律比较明显的话,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就能够很容易地将它破解,因此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Linux系统都把加密后的口令字分离出来,单独存放在一个文件中,这个文件是/etc/shadow文件。 有超级用户才拥有该文件读权限,这就保证了用户密码的安全性。
2、/etc/shadow中的记录行与/etc/passwd中的一一对应,它由pwconv命令根据/etc/passwd中的数据自动产生
它的文件格式与/etc/passwd类似,由若干个字段组成,字段之间用":"隔开。这些字段是:
登录名:加密口令:最后一次修改时间:最小时间间隔:最大时间间隔:警告时间:不活动时间:失效时间:标志 "登录名"是与/etc/passwd文件中的登录名相一致的用户账号"口令"字段存放的是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长度为13个字符。如果为空,则对应用户没有口令,登录时不需要口令;如果含有不属于集合 { ./0-9A-Za-z }中的字符,则对应的用户不能登录。"最后一次修改时间"表示的是从某个时刻起,到用户最后一次修改口令时的天数。时间起点对不同的系统可能不一样。例如在SCO Linux 中,这个时间起点是1970年1月1日。"最小时间间隔"指的是两次修改口令之间所需的最小天数。"最大时间间隔"指的是口令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警告时间"字段表示的是从系统开始警告用户到用户密码正式失效之间的天数。"不活动时间"表示的是用户没有登录活动但账号仍能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失效时间"字段给出的是一个绝对的天数,如果使用了这个字段,那么就给出相应账号的生存期。期满后,该账号就不再是一个合法的账号,也就不能再用来登录了。下面是/etc/shadow的一个例子:
# cat /etc/shadow root:Dnakfw28zf38w:8764:0:168:7::: daemon:*::0:0:::: bin:*::0:0:::: sys:*::0:0:::: adm:*::0:0:::: uucp:*::0:0:::: nuucp:*::0:0:::: auth:*::0:0:::: cron:*::0:0:::: listen:*::0:0:::: lp:*::0:0:::: sam:EkdiSECLWPdSa:9740:0:0::::将用户分组是Linux 系统中对用户进行管理及控制访问权限的一种手段。
每个用户都属于某个用户组;一个组中可以有多个用户,一个用户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组。
当一个用户同时是多个组中的成员时,在/etc/passwd文件中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主组,也就是登录时所属的默认组,而其他组称为附加组。
用户要访问属于附加组的文件时,必须首先使用newgrp命令使自己成为所要访问的组中的成员。
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etc/group文件中。此文件的格式也类似于/etc/passwd文件,由冒号(:)隔开若干个字段,这些字段有:
组名:口令:组标识号:组内用户列表 "组名"是用户组的名称,由字母或数字构成。与/etc/passwd中的登录名一样,组名不应重复。"口令"字段存放的是用户组加密后的口令字。一般Linux 系统的用户组都没有口令,即这个字段一般为空,或者是*。"组标识号"与用户标识号类似,也是一个整数,被系统内部用来标识组。"组内用户列表"是属于这个组的所有用户的列表/b],不同用户之间用逗号(,)分隔。这个用户组可能是用户的主组,也可能是附加组。/etc/group文件的一个例子如下:
root::0:root bin::2:root,bin sys::3:root,uucp adm::4:root,adm daemon::5:root,daemon lp::7:root,lp users::20:root,sam添加和删除用户对每位Linux系统管理员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比较棘手的是如果要添加几十个、上百个甚至上千个用户时,我们不太可能还使用useradd一个一个地添加,必然要找一种简便的创建大量用户的方法。Linux系统提供了创建大量用户的工具,可以让您立即创建大量用户,方法如下:
每一列按照/etc/passwd密码文件的格式书写,要注意每个用户的用户名、UID、宿主目录都不可以相同,其中密码栏可以留做空白或输入x号。一个范例文件user.txt内容如下:
user001::600:100:user:/home/user001:/bin/bash user002::601:100:user:/home/user002:/bin/bash user003::602:100:user:/home/user003:/bin/bash user004::603:100:user:/home/user004:/bin/bash user005::604:100:user:/home/user005:/bin/bash user006::605:100:user:/home/user006:/bin/bash然后可以执行命令 vipw 或 vi /etc/passwd 检查 /etc/passwd 文件是否已经出现这些用户的数据,并且用户的宿主目录是否已经创建。
将 /etc/shadow 产生的 shadow 密码解码,然后回写到 /etc/passwd 中,并将/etc/shadow的shadow密码栏删掉。这是为了方便下一步的密码转换工作,即先取消 shadow password 功能。
# pwunconv格式为:
用户名:密码实例文件 passwd.txt 内容如下:
user001:123456 user002:123456 user003:123456 user004:123456 user005:123456 user006:123456创建用户密码,chpasswd 会将经过 /usr/bin/passwd 命令编码过的密码写入 /etc/passwd 的密码栏。
# chpasswd < passwd.txt执行命令 /usr/sbin/pwconv 将密码编码为 shadow password,并将结果写入 /etc/shadow。
# pwconv这样就完成了大量用户的创建了,之后您可以到/home下检查这些用户宿主目录的权限设置是否都正确,并登录验证用户密码是否正确。
三种方式:
rpm解压缩yum在线安装下载
安装java环境
java -version # 检测当前系统是否存在java环境 rpm -ivh rpm包名 #rpm安装 rpm -qa|grep jdk #检测JDK版本信息 rpm -e --nodeps jdk版本信息 #卸载JDK配置环境变量(如果用rpm安装,则不需要配置环境)
vim /etc/profile export JAVA_HOME=jdk地址 export PATH=$JAVA_HOME/bin:$PATH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使配置文件生效source /etc/profile
开放端口
#查看所有开启的端口 firewall-cmd --list-ports #开启防火墙端口 fil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端口号/tcp --permanent #重启防火墙(使修改端口号生效) systemctl restart firewalld.service #命令含义: --zone #作用域 --add-port=端口号/tcp #添加端口,格式化:端口号/通讯协议 --permanent #永久生效,没有次参数重启后失效执行jar包
java -jar jar包名下载
解压
tar -zxvf 安装包名启动
cd bin目录 #启动 ./startup.sh #停止 ./shutdown.sh发布项目,购买域名,备案解析;域名解析后,如果端口号不是80(-http)或者443(-https)可以直接访问,如果是9000 8080,就需要通过Apache或者Nginx做反向代理,配置文件
安装
检测CentOS7
cat /etc/redhat-release安装我们的准备环境
yum -y install 包名 #yum install 安装命令 -y 所有的提示都为y yum -y install gcc yum -y install g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