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故选B
解析: 在数据通信中不加任何差错控制措施,直接用信道来传输数据是不可靠的,循环冗余校验码是最常见的检错方法,k + r,将生成的r位冗余位与收到的冗余位进行比较 故选A
解析: 故选B
解析: 相联存储器可以实现快速地查快表,特别是和信息的检索和更新 故选C
解析: CPU对某个设备接口响应DMA请求时,会让出总线控制权。于是在DMA控制器的管理下,外设和存储器直接进行数据交换,不需CPU干预 故选D
解析: 故选C
解析:
故选B
解析: 故选A C
解析: 故选C
解析: 故选C
解析: 故选C
解析: 故选D
解析: 故选A
解析: 对于DFD中每个加工处理至少要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但每个加工的输入数据流不要与输出数据流同名 故选C
解析: 基于网络计划图的前推法:活动FG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8个单位时间,最早完成时间为第21个单位时间 基于网络计划图的后推法:活动FG最迟开始时间为第38个单位时间,最迟完成时间为第41个单位时间 故活动FG松弛时间为:41 - 21 = 20 或 38 - 18 = 20 当成大题的解法:
故选C B
解析: 故选A
解析: 风险评估分四步进行:
1、定义项目的风险参照水准2、定义每种风险的三元组[Ri,Pi,Xi],并找出和每个参照水准之间的关系3、预测一组参照点以定义一个项目的终止区域4、预测各种风险组合的影响是否超出参照水准 故选C解析: 故选A
解析: 正规表达式由一个或多个字符型文字和/或元字符组成 故选B
解析: 故选C
解析: 故选C
解析: 故选B A C
解析: 5个直接地址索引可以表示5 * 1KB = 5KB,其逻辑块号为0~4; 一级间接地址索引可以产生的索引项为1024 / 4 = 256,一级间接地址索引可以表示256 * 1KB,2个一级间接地址索引可以表示256 * 2 = 512KB,其逻辑块号为5~516; 二级间接地址索引产生的索引项也为256,二级索引表示256 * 256KB = 65536KB,其逻辑块号是517~66052,因此单个文件最大长度为5 + 512 + 65536 = 66053KB 因为5 > 4,因此要访问逻辑块号为5的文件,所以是一级间接地址索引,而518 > 516,要访问逻辑块号518应采用二级间接地址索引 故选C D
解析: 故选A
解析: 敏捷开发:尽可能早地、持续地对有价值的软件进行交付以使客户满意 水晶法(Crystal)认为每个不同的项目都需要一套不同的策略、约定和方法论 沟通、简单、反馈、勇气是极限编程(XP)的四大价值观 并列争球法(Scrum)使用迭代的方法,把每30天一次的迭代称为一个冲刺并按需求的优先级来实现产品 自适应软件开发(ASD)可作为构建复杂软件和系统的一项技术,基本概念着眼于人员协作和团队自我组织 故选B
解析: 故选C
解析: 故选A
解析: 故选A
解析: 故选B适应性维护(原真题是选C适应性维护,我这里选项顺序变了,不影响实际答案内容)
解析: 语句覆盖:使被测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判定覆盖:不仅每个语句必须至少执行一次,而且每个判定的每个分支都至少执行一次 条件覆盖:不仅每个语句必须至少执行一次,而且使判定表达式中的每个条件都取到各种可能的结果 路径覆盖:使程序的每条可能路径都至少执行了一次 故选A C
解析: 故选C
解析: 故选D A
解析: 部署图描述系统硬件的物理拓扑结构以及在此结构上执行的软件 组件图用于描述代码构建的物理结构以及各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用于对源代码、可执行的发布、物理数据库和可调整的系统建模 故选B
解析: 项目与团队是一对一的关系,团队与员工是一对多关系 故选B
解析: 故选D
解析: 故选B
解析: 状态(State)模式使得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通过调用另一个类中的方法改变其行为,使这个对象看起来如同修改了它的类 适配器(Adapter)模式是一种类对象结构型模式。通过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命令(Command)模式的设计意图是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用户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 Observer(观察者)模式的设计意图是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故选D C A
解析: 故选C
解析: 解释程序并不形成目标程序,解释一句就提交计算机执行一句 汇编程序把汇编语言书写的程序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 故选B
解析: 后缀式、三元式、四元式和树是4中常用的表达式中间代码 正则表达式是描述程序语言单词的表达式 故选D
解析: 除数为0执行前怎么都查不出来,你写个小程序就知道了. 编译程序看语法,语法都对了就可以编译了,否则会报错. 语义错误查不出来,编译器只管翻译,它不会去试图理解你的代码. 你可以想象一个翻译器,输入中文输出英文,他难道还会理解你的说的是什么吗? 故选A
解析: 故选C A
解析: 故选A D
解析: 故选B C
解析: 故选B
解析:
大题解法: 这就是数据结构里的二叉树前中后序的推理 已知: 后序遍历(左右中):KBFDCAE 中序遍历(左中右):BKEFACD 则由后序遍历可得E为根节点,所以由中序遍历可得BK为左子树,FACD为右子树 由观察可得在后序、中序遍历中KB和BK相反,我们可以想到后序遍历的“左右中”和中序遍历的“左中右”,相反就说明BK是右中的关系,不难推出K为B的右子树,左子树排列好了,接下来看右子树 由后序遍历的规则,我们可以推出A是右子树根节点,接着F就是A的左子树,因为CD在后序、中序遍历中的顺序不一样,所以同理CD是右中关系,所以D是C的右子树 因此可以还原原二叉树 故选A
解析: 故选A
解析: 拓扑排序解法:
1、在有向图中选一个没有前驱的顶点输出之2、从图中删除该顶点和所有以它为尾的弧 故选C解析: g节点的孩子节点有4个,是所有节点的孩子节点的最大值,所以是4阶 故选D 相关知识: 答案:既是3阶也是4阶
解析: 故选A B
解析: 故选B A
解析: 故选C
解析: Response.Cookies用于设置Cookies的值,完整语法格式:Response.cookies(变量名)[(key)|属性]=写入的信息 故选B
解析: 地址块220.17.192.0/20其二进制表示为1101 1100.0001 0001.1100 0000.0000 0000 其中1101 1100.0001 0001.1100为子网掩码比特“1”所覆盖的范围,而/20表示该IP地址块的网络号和子网号长度为20位,对应的子网掩码二进制表示为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即255.255.240.0。它向原地址块220.17.192.0/24借用了4个比特位作为主机号,故IP地址块被划分为24 = 16个C类子网 该公司网络最大子网地址二进制表示为1101 1100.0001 0001.1100 1111.1111 1111,即220.17.207.255/20,可见该公司网络子网地址范围为220.17.192.0~220.17.207.255 故选C D
解析: DNS服务器更新域名IP地址造成客户端域名解析故障,有两种办法:
1、Windows命令下执行ipconfig/flushdns命令以清除客户端原有的DNS缓存信息2、将系统服务中的DNS Client服务停止,就可以不在本地存储DNS查询信息 故选C翻译: 答案:B A B D C properties n.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