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安装及基础配置

    科技2022-07-16  113

    Redis介绍 REmote DIctionary Server(Redis) 是一个由Salvatore Sanfilippo写的key-value存储系统。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遵守BSD协议、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它通常被称为数据结构服务器,因为值(value)可以是 字符串(String), 哈希(Hash), 列表(list), 集合(sets) 和 有序集合(sorted sets)等类型。 下载地址

    访问链接

    Redis安装 将安装包上传至服务器 解压

    tar zxvf redis-5.0.3.tar.gz

    安装依赖

    yum -y install gcc-c++ autoconf automake

    切换到解压目录

    cd redis-5.0.3/

    再预编译

    make

    在预编译是可能会报**“致命错误:jemalloc/jemalloc.h: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Redis在安装时关于内存分配器allocator, 如果指定了MALLOC这个环境变量,那么会用这个环境变量的去建立Redis。如果没有,那么就是用默认的分配器,而且libc 并不是默认的分配器, 默认的是 jemalloc, 因为 jemalloc 被证明有更少的 fragmentation problems 比libc。 因为没有jemalloc只有 libc ,所以make会出错。输入下面这个命令可解决:

    make MALLOC=libc

    创建安装目录

    mkdir -p /usr/local/redis

    指定安装路径 不使用:make install(make install默认安装到/usr/local/bin目录下) 使用:如果需要指定安装路径,需要添加PREFIX参数

    make PREFIX=/usr/local/redis/ install

    接下来,我们进入bin目录下,/usr/local/redis/bin Redis-cli :客户端 Redis-server :服务器端

    启动

    ./redis-server

    **“./”**表示在当前目录下 这样就说明Redis已经安装成功了

    Redis基础配置 因为redis默认的是前台启动,我们需要将它改为后台启动 首先按 ctrl+c 退出 然后cd ~ 命令进入根目录,再进入redis-5.0.3目录,将redis.conf配置文件复制一份到**/usr/local/redis/bin/**目录下,防止以后需要。使用以下命令拷贝:

    cp redis.conf /usr/local/redis/bin/

    接下来进入配置文件,修改配置文件

    vi redis.conf

    修改安装路径下的redis.conf,将 daemonize 默认的是no 修改为yes 注释掉 bind 127.0.0.1 可以使所有的ip访问redis,若是想指定多个ip访问,但并不是全部的ip访问,可以bind设置 关闭保护模式,默认是yes ,修改为no 添加访问认证 默认不是root,也可设置其他的。 可以通过**/require**来进行查找,n是下一个,N是上一个 修改后kill -9 XXXX杀死redis进程,重启redis 最后建立连接就可以了。 这样就算成功了。 如果想要修改数据库的个数的话可以通过配置文件进行修改,默认的是16(注:这是虚拟的数据库) 修改后需要杀掉进程,通过ps -ef|grep redis,查看当前进程,然后通过kill -9 xxx,最后重启redis。

    Processed: 0.010, SQL: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