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模型和W模型

    科技2022-07-16  152

    V模型

    V模型最早是由Paul Rook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 目的:改进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效果 瀑布模型的变种 把测试看作与开发同等重要的过程 每一测试阶段的前提和要求是对应开发阶段的文档

    明确的标注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测试,并且清楚的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V模型指出: 单元测试: 主要目的是根据详细设计说明书来检测每个单元模块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主要检查编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集成测试: 主要根据概要设计说明书来检测各个模块是否正确地聚集在一起。主要检查各个模块与其他接口之间可能存在的错误。 系统测试: 主要目的是根据需求分析来检测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在预定环境中能否正常的有效工作。 验收测试: 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

    局限性:把测试作为在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未在需求阶段就进入测试。 前期错误,后期难以挽救和弥补或者花费的代价巨大。

    W模型

    W模型由两个v模型构成,分别代表测试与开发过程。左边的v模型代表开发,右边的v字模型代表测试。 每一个开发过程对应一个测试。 W模型形象的说明了软件测试与开发的并行关系。 在W模型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还有需求和设计阶段形成的文档。

    增加了软件各开发阶段中应同步进行的验证和确认活动。

    局限性:在W模型中,开发,测试活动都保持一种前后关系,只有上一阶段结束,才可以正式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因此无法支持迭代软件开发模型。

    Processed: 0.010, SQL: 8